「2023 臺灣鳥類紅皮書名錄初稿」公開說明

林瑞興1,*、邱承慶2** 
1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2社團法人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
email: rslin@tbri.gov.tw **email: abuchiu@bird.org.tw

各位關心臺灣野鳥的夥伴大家好,今年度中華民國野鳥學會、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與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共同編撰 2023 臺灣鳥類紅皮書名錄,為臺灣第二次依據國際自然保育聯盟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 建議類別與標準對所有原生鳥種進行國家鳥類紅皮書名錄評估。

本次評估流程延續前次 2016 臺灣鳥類紅皮書名錄,並依據全球性評估標準跟區域性評估標準進行相應的評估準則調整,各鳥種或亞種受脅狀態的評估包含以下流程,點選各項流程連結可跳至詳細說明:
一、界定納入評估之分類群
二、資料蒐集與初步評估
三、類別調整(地區校正)
四、公開意見徵詢

現階段我們已完成前三步驟,您可以在以下兩個google表格連結查看我們目前臺灣鳥類紅皮書初稿:
(S1) 2023臺灣鳥類紅皮書候選鳥種名錄初稿_篩選與評估結果_學名比對

(S2) 2023臺灣鳥類紅皮書評估資料表初稿.xlsx

第四步的公開意見徵詢主要目標為蒐集關心此議題的民眾對於 (S2) 2023臺灣鳥類紅皮書評估資料表初稿 中各鳥種資料內容的補充,尤其是
1.
T欄 「族群衰減 - 族群變遷補充說明(文字)」
2. AU欄 「持續下降 - "成熟個體總數"趨勢補充說明(文字)」
3. BI欄 「族群現狀-族群數現況說明(文字)」
以上三項資料欄位的內容,若您對該鳥種的近年族群狀態有更進一步的調查資料,歡迎透過底下這份表單連結回報,若想對其他欄位提出補充的資料,也歡迎一同提供,此意見回饋蒐集的截止日期為2023/9/30。

意見回饋表單連結
在2023/9/21晚上我們將舉辦一場線上公開說明會,主旨為說明 2023 臺灣鳥類紅皮書初稿的現況,也請留意目前仍只是初稿階段,尚未能代表最終的評估結果。以下文字為報告初稿與詳細評估流程的說明。

前言

物種或分類群 (taxon) 面臨滅絕的風險是保育經營管理的重要課題。依據受威脅程度所列出的清單是復育計畫、研究、監測與保育措施排列優先順序的參考依據,同時也是爭取社會支持棲地保護及輔助資源分配決策的重要工具 (Townsend et al., 2007)。

由IUCN物種存續委員會 (Species Survival Commission) 負責的IUCN紅皮書名錄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自 1964 年開始發布以來,已逐步成為評估全球物種保育狀況與變化趨勢最重要的參考依據 (Rodrigues et al., 2006;IUCN Standards and Petitions Committee, 2022),另其類別 (圖1) 及評估標準 (criteria),乃至後續發布的IUCN 紅皮書名錄地區及國家級評估標準應用指南,亦成為許多國家評估其國境內受脅物種名錄的首要參考依據(Townsend et al., 2007;IUCN Species Survival Commission, 2012)。藉此標準化的評估方法,不僅有助於各國立法與執法,也讓全球紅皮書評估涵蓋的物種更加完整 (Rodrigues et al., 2006)。


圖1、IUCN 國家或區域紅皮書類別。

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稱其國家或區域紅皮書的產生是依據IUCN系統,那麼就必須無偏差地根據IUCN 紅皮書類別及標準 (IUCN 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 進行評估 (IUCN Standards and Petitions Committee, 2022)。而所謂區域 (region) 指的是地球範圍內,任何一個可明確界定的空間範圍,如大陸、國家及州省等 (IUCN Species Survival Commission, 2012)。由全球至區域時,對受脅物種評估而言,自然會產生原生或外來種,繁殖或非繁殖物種,或如先前曾經分布,但已局部滅絕的區域現象 (IUCN Species Survival Commission, 2012)。本報告採用的評估標準與類別係依據IUCN 紅皮書名錄類別與標準:15.1 版 (IUCN Standards and Petitions Committee, 2022)。然而,由於空間尺度的關係,當前述標準應用於分布不完全侷限於評估範圍的物種時,評估流程與標準設定的閥值可能並不適當,因此必須有所有調整。IUCN 紅皮書名錄地區及國家級評估標準應用指南提供調整建議 (IUCN Species Survival Commission, 2012)。

在臺灣,方偉宏等曾選定部分鳥種進行評估並於 2004 年出版臺灣首份鳥類紅皮書報告 ( 方偉宏,2004),又於次年出版中英文並陳之臺灣受脅鳥種圖鑑( 方偉宏,2005),為臺灣鳥類受脅的種類與狀態評估奠定基礎。林瑞興等 (2016) 更進一步蒐集及更新臺灣所有原生鳥種的分布範圍、族群趨勢、數量與受脅原因等資訊,為首次依據IUCN類別與標準完整評估各鳥種的受脅狀態。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及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共同危機,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與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一致認同物種保育狀態的評估應更制度化且定期地定期評估,此次報告即為再次進行臺灣所有鳥類的受脅評估的結果。

評估流程

本報告臺灣各鳥種或亞種受脅狀態的評估流程與方法簡述如下:

一、界定納入評估之分類群

以  2023 年臺灣鳥類名錄為基礎 (Ding et al., 2023),將所有收錄之 686 種鳥列入候選評估鳥種,其次依據IUCN 紅皮書名錄地區及國家級評估標準應用指南 (IUCN Species Survival Commission, 2012) 的建議流程,排除具表1所列特性的鳥種或亞種,其餘出現於臺灣國土涵蓋範圍內之留鳥、夏候鳥、冬候鳥及過境鳥均列入正式評估清單。IUCN Red List 全球受脅物種,包含極危 (Critically Endangered, CR)、瀕危 (Endangered, EN) 及易危 (Vulnerable, VU)類別,同樣依據表 1 標準進行篩選。

686 種候選評估鳥種中,其中小綠鳩 (Ptilinopus leclancheri) 在前次屬於正式評估鳥種,但在遷留屬性變動後 (邱承慶與林大利,2021) 屬於不適用(Not Applicable, NA)鳥種,但為呈現具體變動流程,本次仍將小綠鳩納入正式評估鳥種中。本次共計369種不適用於區域評估篩選門檻,317種進入評估流程。

評估的分類群原則為「種」,但國土範圍內同時有特有亞種及其他亞種出現時則分別評估。另繁殖與訪問 (遷徙且無繁殖) 族群可區分時,亦依據IUCN 紅皮書名錄地區及國家級評估標準應用指南 (IUCN Species Survival Commission, 2012) 之建議分別評估。若同時有外來種與原生種族群分布於國土範圍內,僅針對原生種族群進行評估。

表1.排除正式評估之篩選條件

繁殖/非繁殖

其他條件

繁殖

外來種

非年年穩定繁殖且年數量紀錄 < 250 隻

1950 年後自然出現,但連續繁殖未超過 10 年,且數量 < 250 隻

非繁殖

迷鳥或非穩定出現(連續出現未超過 10 年)

穩定出現數量比例未達全球族群量 0.5% 或總數 < 250 隻

各分類群的學名及英文俗名依據 IUCN 採用的HBW and BirdLife Taxonomic Checklist v7 版名錄(HBW and 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22)。現階段候選評估結果請見 (S1) 2023臺灣鳥類紅皮書候選鳥種名錄初稿_篩選與評估結果_學名比對

二、資訊蒐集與初步評估

完成評估對象篩選後,依據IUCN 評估標準(IUCN Standards and Petitions Committee, 2022)製作每一受評估分類群的資料表。資料表各欄位就所需資訊,盡量蒐集既有學術報告、研究報告、資料庫及相關專家意見等,除填列數據同時載明資料來源並進行必要說明。

本報告評估的空間範圍為中華民國實質控制的陸、海領域,包括臺灣本島及周遭島嶼,如澎湖、蘭嶼及綠島,及鄰近中國大陸的金門及馬祖。然而針對會遷徙的繁殖族群及訪問族群仍須考量到評估範圍外的狀況對各評估標準的影響。針對遷徙繁殖族群,需考慮到評估範圍外的狀況對分布範圍和下降趨勢的影響。針對不繁殖的訪問族群在評估族群過去和未來下降趨勢時,必須檢視評估範圍外的族群狀況,特別是繁殖地的情形(IUCN Species Survival Commission, 2012)。

每一受評分類群均依照IUCN 紅皮書名錄類別與標準使用指南:15.1版進行評估(IUCN Standards and Petitions Committee, 2022)。評估流程係由包括:A. 快速族群下降(Rapid population reduction)、B. 分布侷限、碎裂化,同時存在族群下降或嚴重波動(Small range and fragmented, declining, or extreme fluctuations)、C. 小族群且持續下降(Small population and declining)、D. 非常小的族群(Very small population),以及E.量化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 等五大標準及對應之次級標準(Sub-criterion) 及資格限制(Qualifiers) 所構成之決策樹(logic tree) 進行(表2)。某一物種經過評估後,無法符合國家極危(Nationally Critical, NCR)、國家瀕危(Nationally Endanered, NEN) 及國家易危(Nationally Vulneable, NVU) 的類別,但已很接近或未來可能達到國家易危類別時,可列入國家接近受脅(Nationally Near-threatened, NNT)。由於IUCN紅皮書名錄的類別與標準未明確定義接近受脅(Near Threatened, NT)的標準,本研究報告繼續依據林瑞興等人(2016)所提出的國家接近受脅標準(表2)。

表2. IUCN 紅皮書受脅( 極危、瀕危、易危) 及接近受脅類別評估標準簡要內容。修改自IUCN Standard and Petitions Subcommittee (2022)與2016臺灣鳥類紅皮書名錄 (林瑞興等,2016)。

所有項目內容與定義於表格細項中說明,資料均填列參考來源。其他補充說明如下:

  1. 遷留屬性:各種或亞種之遷留屬性與狀態、繁殖紀錄及出現歷史主要參考台灣鳥類誌第二版(劉小如等,2012)及2023臺灣鳥類名錄(Ding et al., 2023)。
  2. 分布範圍:地理分布範圍分為觀察占有面積(Observed Area of occupancy, OAOO)、歷年觀察分布範圍(Observed Extent of occurrence, OEOO)及預測分布範圍(Predicted EOO, PEOO),單位均為平方公里。計算方法分述如下:
    OAOO: 分布點資料累計占據 1 km² 網格數。
    OEOO: 以亞族群為計算基礎(當有亞族群存在時),相加所有亞族群分布面積。以α-hull (Alpha hull)(α=2)畫出所有分布點資料占據 1 km² 網格的邊界。
    PEOO: 由分布點資料進行分布預測模式,預測出現 1 km² 網格數。
    本次評估以eBird(2023)與TBN(2022)篩選合適資料後,將出現位置填入對應 1 km² 網格,AOO以占據網格數計算。
  3. 臺灣族群數量:族群數量現況雖嘗試提供觀察、估計、推測或懷疑的數據,然以最小值為進行評估。
    臺灣族群依據蒐集各類資訊保守估計。另數量較多且高度不確定鳥種,以IUCN數量評估標準參考標準,如50, 250, 1000, 2500, 10000隻成體數為標準,顯示臺灣族群數量所在等級。
  4. 全球族群數量:全球族群數量參考國際鳥盟物種資訊(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23);訪問族群數量占全球族群數量比例除參考台灣鳥類誌第二版及2023臺灣鳥類名錄外,亦參考臺灣新年數鳥嘉年華年度統計(蔡芷怡等,2022)與eBird查詢結果(eBird, 2023)後推估。

三、類別調整(地區校正)

依據資料完成初步評估後,需進一步考慮受評估分類群的區域滅絕機率受到評估範圍外相同分類群其他族群的影響程度(IUCN Species Survival Commission, 2012)。

調整流程原則依照IUCN(2012) 建議流程,針對臺灣繁殖族群區域標準,說明如下:

  1. 特有種或特有亞種維持步驟二之評估結果。
  2. 非屬特有(亞) 種,於臺灣及鄰近離島,如澎湖、蘭嶼及綠島之繁殖族群,則視其移動能力及族群屬性調整。若10年或3代內幾無與範圍外族群有交流情形者,原則維持步驟二之評估結果。反之,若有交流情形,且遷入個體預期不會減少且本地族群非屬持續下降情形時(sink population),滅絕風險理應降低,故受脅類別調降一級。
  3. 金門及馬祖等地之繁殖族群視為歐亞大陸之連續分布,且因其面積小,故以步驟二之評估類別調降二級。
  4. 降級後非屬國家受脅類別物種,另依據國家接近受脅(NNT) 別之評估標準,區別屬於國家接近受脅或國家暫無危機(Nationaly Least Concern, NLC) 類別。

至於非繁殖族群(過境或度冬),主要考慮評估範圍內、外是否持續惡化的情形,以及評估範圍外的繁殖族群是否可減緩非繁殖族群滅絕風險,若預期可降低地區滅絕風險,則由步驟二評估結果調降受脅類別一級。若有不符合前述原則之處理,均於資料表中詳述理由。

步驟二與三的評估結果請見 (S2) 2023臺灣鳥類紅皮書評估資料表初稿.xlsx

四、公開意見徵詢

經由步驟一至三產生的評估結果於2023年6-8月由臺灣相關專家仔細審視收錄資料的正確性及補充闕失資訊,2023年9月公開完整的資料與初版報告,並預定於9月辦理公開說明會論壇,廣泛徵求鳥類專家、賞鳥人及政府部門意見,最後將依據更新之資訊,再次執行步驟一至三後以產出最終報告。

參考文獻

方偉宏。2004。臺灣受脅鳥種。中華民國野鳥學會,臺北,臺灣。
方偉宏。2005。臺灣受脅鳥種圖鑑。貓頭鷹,臺北,臺灣。
林瑞興、呂亞融、楊正雄、曾子榮、柯智仁、陳宛均。2016。2016 臺灣鳥類紅皮書名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南投。
臺灣生物多樣性網絡(2022-11-30)TBN生物多樣性觀測紀錄。
邱承慶、林大利。2021。小綠鳩的遷留狀態應暫列「不明」。2021 動物行為、生態暨環境教育研討會 Congress of Animal Behavior,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ABE)。
蔡芷怡、林大利、趙容、潘森識、呂翊維、林昆海、蔣功國、林瑞興。2022。臺灣新年數鳥嘉年華 2022 年度報告。社團法人中華民國野鳥學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臺北。臺灣。
劉小如、丁宗蘇、方偉宏、林文宏、蔡牧起、顏重威。2012。台灣鳥類誌第二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臺北,臺灣。
Ding, T.-S., C.-S. Juan, R.-S. Lin, Y.-J. Tsai, J.-L. Wu, J. Wu and Y.-H. Yang. 2023. The 2023 TWBF Checklist of the Birds of Taiwan. Taiwan Wild Bird Federation. Taipei, Taiwan.
eBird Basic Dataset. Version: EBD_relJun-2023. 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 Ithaca, New York. Jun 2023.
HBW and 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22. 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and BirdLife International digital checklist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Version 7. Available at: http://datazone.birdlife.org/userfiles/file/Species/Taxonomy/HBW-BirdLif...
IUCN. 2023.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Version 2022-2. https://www.iucnredlist.org
IUCN Species Survival Commission. 2012. Guidelines for application of IUCN Red List criteria at regional and national levels : version 4.0. Prepared by the IUCN Species Survival Commission. Downloadable from https://portals.iucn.org/library/node/10336
IUCN Standards and Petitions Committee. 2022. Guidelines for Using the IUCN 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 Version 15.1. Prepared by the Standards and Petitions Committee. Downloadable from https://www.iucnredlist.org/documents/RedListGuidelines.pdf.
Rodrigues, A. S. L., J. D. Pilgrim, J. F. Lamoreux, M. Hoffmann, and T. M. Brooks. 2006. The value of the IUCN Red List for conservation.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21:71-76.
Townsend, A. J., P. J. de Lange, C. A. J. Duffy, C. M. Miskelly, J. Molloy, and D. A. Norton. 2007. New Zealand Threat Classification System manual. Science & Technical Publishing, 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 Wellington, New Zea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