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鳥聲啼不住

文、圖 /  顏重威      【中華飛羽276期】

社團法人台灣野鳥協會的志工們,穿著整齊的工作服,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下一樓的會議廳裡,親切地為來參加第11 屆海峽兩岸鳥類學術研討會的貴賓們服務,且在兩天的研討會期間,無論在會議廳內或會議廳外,都使來客都有賓至如歸之感,贏得來賓們一致的讚賞與感謝。尤其是從大陸來的貴賓,他們看到如此眾多的社會人士來當志工,來為研討會服務,感到既驚奇又稱羨。因爲在大陸辦研討會的服務工作都是由學生來做,像台灣的社會人士願意出來奉獻一己之力,在大陸是不可能辦到的。

海峽兩岸鳥類學術研討會到2016 年已經是第11 屆了。這是兩岸每隔2 年輪流舉辦的學術活動:第1 屆於1994 年在台北市動物園召開,由台北市野鳥學會主辦,邀請大陸學者專家15位來參加;第2 屆於1996 年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召開,由內蒙古大學主辦,台灣的鳥類學者和
觀鳥人士共去了52 位;第3 屆於1998 年在台北市動物園召開,仍由台北市野鳥學會主辦;第4 屆於2000 年在昆明召開,由中科院昆明動物所主辦;第5 屆因SARS 的關係,延遲1 年於2003 年在台中市召開,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主辦;第6 屆於2005 年在海南島召開,由海南
師範大學主辦;第7 屆於2007 年在台北市國立師範大學召開,由鳳凰谷鳥園主辦;第8 屆於2009 年在哈爾濱召開,由東北林業大學主辦;第9 屆於2011 年在台北市召開,由國立師範大學主辦;第10 屆於2013 年在杭州召開,由浙江自然博物館主辦;第11 屆即本屆原應於2015
年召開,但2015 年中國鳥類分會也辦研討會,性質相似,故延遲至2016 年於台中市召開,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和社團法人台灣野鳥協會共同主辦。
海峽兩岸鳥類學界經過這麽多屆的學術交流,總算都能順利完成,並建立良性的互動,相當不容易。開始的時候,如第1、3 屆台北市野鳥學會都要向企業界募款,甚為辛苦,所以到第5 屆時,台北市野鳥學會因募款太吃力了,就宣布不辦了。第5 屆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接辦,雖然科博館是公部門,但也沒有這筆預算,也必須向教育部、國科會和農委會等單位申請補助款。在大陸舉辦時,籌辦的經費也相當困難。如第2 屆在呼和浩特市召開,內蒙古大學對籌辦經費的取得,也相當辛苦。該次因是第1 次在大陸舉辦,台灣去了50 多人,其中多數是觀鳥人,使主辦單位甚為興奮,也引起大陸相關單位的重視,並讓以後幾屆的籌款順暢許多。所謂凡事起頭難,在海峽兩岸鳥類學界的交流過程,得到印證。

在1990 年代的兩岸關係,仍存在許許多多的疑慮和不信任感。由台灣到大陸參加研討會者,沒有遇到任何審查的問題,但大陸學者到台灣來開會,無論是對岸或台灣,都會經過審慎和嚴密的審批,造成許多不必要的困難。大陸來臺灣開會的人數,過去都在15 人以內,因爲
如超過15 人,據說依大陸的規定,必須上報到國務院審批,過程更為繁瑣,待批准後時間上可能趕不上開會日期。不過近年來,大陸可能開放規定,審批可能由繁化簡。這次來台參加開會的人數,增加至48 人,為歷屆最多。

在1990 年代,台灣的經濟發展,相對於中國大陸,是比較佔優勢的。當時來台與會的大陸鳥類學者,看到台灣的學術報告,看到台灣機車滿街跑,看到台灣的社會秩序穩定,民眾的面容都喜樂安詳,都認為台灣確實比大陸先進。但是沒想到十幾年後,大陸的經濟,突飛猛進,
投注於科研的經費,也大大地提高。從2007 年以後,大陸鳥類學者投稿刊登於國際著名鳥類學報的篇幅,逐年增加,已經引起國際鳥類學界的注意。台灣的經濟發展,這十幾年來停滯不前,政府投注於科研的經費,不增反減。在鳥類學研究方面,自然沒有大陸的進步神速。
海峽兩岸鳥類學術研討會是兩岸鳥類學界的交流平台,此平台不僅促進彼此的暸解,增加友誼,更是合作的基礎,互相砥礪,並肩向前走。雖然兩岸鳥類學的研究發展,在過去的歲月裡,互有增減,但這不是誰贏誰輸的問題。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彼此拿出本事來,做出最好
的成果,這就是兩岸學術交流的精神。過去劉小如,李壽先二位曾被邀請到北京師範大學講學,對岸也曾派學生到台灣來進修。李壽先更與大陸許多科研單位合作,共同具名發表論文,這便是合作的成果。

這次在台中市召開第11 屆海峽兩岸鳥類學術研討會,承蒙社團法人台灣野鳥協會的細心規劃,志工們的誠心接待,使二天的研討會順利進行,圓滿成功。兩岸與會者都稱心滿意,讚賞不已。會後的觀鳥旅遊,在資深鳥導江東權和廖美鳳的帶領下,讓大陸學者在大雪山林道的
路旁,能近距離的親近黑長尾雉和藍腹鷴,甚至連手機都可拍攝。看到他們每人臉上充滿興奮的表情,已經很清楚地可以看出,他們都有不虛此行,滿載而歸的感覺。浙江自然博物館副館長陳水華說:台灣27 種特有種鳥類中,這一趟杉林溪、大雪山之旅,就拍到22 種,可見他有多滿意。此外,在參訪高美濕地時,還有一個小插曲:當車子抵達高美溼地停車場後,遼寧師範大學孫康教授不知何故,將手機遺留在停車場,便和大家一齊到木棧道去遊覽,待發現手機不在身邊時,便急急忙忙地趕回停車場尋找。當時停車場又來了幾輛遊覽車,許多遊客都下車,但沒有人去撿取手機。當孫教授回到停車場時,雖見人來人往,但手機仍在原地,讓她欣喜若狂地尋回手機。孫教授告訴我,這種事如發生在大陸,手機早就不見了。他非常感謝台灣民眾的無私,不貪。我說:廣州的一位記者曾寫道,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孫教授聽後頻頻點頭稱讚,並說回去後一定要寫文章報導台灣民眾令人讚賞的一面。最近幾年大陸的經濟發展快速,各方面的硬體建設,突飛猛進,如以台灣現階段的發展腳步,是無法跟得上的。但在軟體建設方面,如排隊購物或購票,車上讓座給老弱婦嬬,拾金不昧等社會秩序,他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海峽兩岸鳥類學術研討會的舉辦,促使兩岸的鳥類學者建立互信的基礎,彼此互相激勵,互相合作。這樣的活動,在未來的歲月裡還會繼續辦下去。通常研討會之後,都有會後旅遊的安排,而且景點都不錯,愛觀鳥或旅遊的人士,不妨可以考慮參加。兩岸鳥聲啼不住,輕舟已
過澎湖溝。

分享類別